抚仙湖径流区5.35万亩耕地实行休耕轮作
保卫抚仙湖百日攻坚雷霆行动成效凸显,如今我市在保护抚仙湖上再出实招:4月10日召开的五届市委常委会第7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抚仙湖径流区耕地休耕轮作工作方案》。照此方案,我市对抚仙湖径流区5.35万亩常年种植蔬菜的坝区耕地实行休耕轮作,直击抚仙湖径流区内大水大肥种植模式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问题,坚决守住抚仙湖生态保护的红线。相关部门分析了抚仙湖径流区种植结构现状及化肥施用情况后发现,径流区坝区耕地中常年种植蔬菜的5.35万亩耕地,每亩施肥强度达155.26千克,全年化肥施用量约0.83万吨,分别占径流区、坝区耕地化肥施用量的50.3%、94.32%。由于坝区距离抚仙湖水体较近,营养物质经降雨冲刷后随地表径流快速进入抚仙湖;同时,长期高强度施肥已造成坝区地下水严重的营养物质污染。另外,由于施肥强度与空间分布叠加,抚仙湖径流区的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差异,形成了5.35万亩坝区常年种植蔬菜的耕地为重度污染区(即抚仙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2.61万亩坝区耕地为中度污染区;15.4万亩山区耕地为轻度污染区。记者了解到,在此次休耕轮作的5.35万亩坝区耕地中,新环湖路以下0.48万亩耕地全面实施休耕和修复,其余坝区耕地实施种植结构调整。按照测算,将可实现氮污染负荷削减率达到50%、磷污染负荷削减率达到38.6%以上的总体目标。本次休耕轮作第一个三年将投入11.42亿元。此次休耕轮作突出五个工作重点:一是推进生态修复区建设。新环湖路以下尚在用于农作物种植的全部耕地强制休耕,按照“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原则,在有条件的区域适度建设人工湿地以及以乔木为主的自然湿地,形成生态良好的湖滨带。二是建设万亩绿色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在径流区蔬菜集中连片种植区域,采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设万亩绿色优质烟叶基地。三是调整优化坝区种植结构。通过土地流转,引进并扶持有实力的农业经营主体,按照“生态+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取缔高耗肥药蔬菜种植,优化坝区种植结构。四是发展农业新业态。以农业+抚仙湖休闲度假为主导,打造具备高原农业的,集“农业博览、科研教育、生态种植体验、精特农产品制作、生态餐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国家级农业观光博览园,着力打造生态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农业庄园,建设湖泊环水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带,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农业产业结合体,助推抚仙湖径流区耕地轮作休耕及产业结构调整。五是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效果评估体系。建立一批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实现监测与评价、预报与预警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开展轮作休耕项目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