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种养助力贫困户自力更生

特色种养助力贫困户自力更生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全面推广“四带一自”扶贫模式,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近日,我市印发了《合肥市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建设方案》。

  根据该方案,全市每个贫困村至少建设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1个,到2020年不低于150个。2018年10月31日前,建成一批扶贫基地,有条件的、有特色的非贫困村也可新建产业扶贫基地。每个县(市)至少建成1个“一镇一业”或“一村一品”扶贫产业典型基地,带动200人以上贫困户增收。

  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原则上选址要靠近建档立卡的贫困村,靠近村庄相对集中的区域,方便贫困群众就近参与产业。以吸纳劳动力效果明显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以及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和设施农业、农业产业园、乡村旅游等为主,原则上单个产业扶贫基地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人数不低于10人,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方案量化了特色种植产业、特色养殖产业、特色林业产业、特色加工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建设标准。其中,特色种植产业的建设标准包括:露地种植蔬菜不少于100亩;设施大棚集中连片种植蔬菜、瓜果及其他经济作物不少于50亩;连栋温控大棚集中连片种植蔬菜、瓜果及其他经济作物不少于2000平方米。水果、中药材、茶叶、瓜蒌、桑树及其他经济作物等其他特色产品种植面积不少于100亩。

  特色养殖产业的建设标准包括:年出栏生猪不少于500头;年出栏肉羊不少于200只;年出栏家禽不少于2000只;精养鱼塘不少于100亩。特色林业产业的建设标准包括:发展规模林业产业扶贫基地吸纳就业,木本油料、苗木花卉、林下经济及其他林业特色产业连片面积不少于100亩。

  “特色加工产业,如发展蚕桑制品、农产品加工、渔网编织等,带动贫困户增收要在20人以上。而休闲农业产业,如农家乐、采摘园、农业观光园、田园综合体等,日接待能力要达50人次以上。”市扶贫办工作人员说,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实行“乡(镇)申报、县市审核、市级备案”程序。备案后的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实行统一标识和编号。

  方案要求各地农业部门结合当地特色,深入实施科技扶贫、农技推广工作,通过专家指导、新型农民培训等建立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技术支撑体系。同时,指导扶贫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完善帮扶档案,准确记录帮扶人员、帮扶措施、帮扶成效等信息。市特色种养业督查组将把扶贫基地建设作为督查重点内容,推进工作落实;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的县区,将予以通报批评。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