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看中国 | 毕马威发布2018中国零售服务业白皮书
图说:毕马威合伙人毛健在会上发布2018中国零售服务业白皮书报告
会上毕马威合伙人毛健发布了《智周万物 枝叶扶疏——2018中国零售服务业白皮书》报告(报告链接:http://i.aliresearch.com/img/20181120/20181120181441.pdf),报告在国内首次提出零售服务业的概念,在线上线下融合的快速发展时代,填补了理论空白,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关于这份报告,毛健主要提出了5个核心观点:
一、零售与零售服务边界模糊
零售服务业的定义是指零售服务商在零售的各个环节为零售商提供的促进商品流通交易的增值性服务,这是社会分工细化的必然结果。零售商通过对商品低买高卖来赚取价差,零售服务商则通过提供相应的零售服务来获取收入,但是,很多零售商将原本服务自己零售链条的优势环节独立出来,既服务自己,又服务社会,混合发展。例如京东物流与沃尔玛电商平台,现在零售与零售服务很难区分。
二、提出零售服务业概念的主要原因是线上线下融合
以前存在线上的零售服务业体系,例如电商服务业,线下也有一套为零售商而服务的体系,然而,随着线上线下融合,越来越多的实体店线上化,电商实体化,以及移动支付的普及,使边界消失。原来仅仅服务于网商的第三方支付、快递物流等业态的服务对象已经扩大到所有零售商,因此电商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是网商,零售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是所有零售商,这是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个结果。
近年来线上获客成本不断上升,头部电商的单个获客成本已经从2012年的68元涨到2016年的223元,线下只有76元,2015-2016年是临界点。据测算,如今同等投入与经营管理水平下,线下的收益与线上相仿,线下反而略高。这或许解释了近年来如阿里、京东、亚马逊等电商企业大举布局线下的现象,也解释了地铁扫码拉客的经济现象。
三、零售服务市场规模约6万亿元
零售服务市场体系以商品链为切入点,从营销、交易、支付、物流、运营、技术五个基本业务出发,分为6个服务业态。其中营销与交易服务属于基本服务,支付、物流属于通用服务,技术与运营属于支撑服务。此前的线上服务业以交易服务为中心,而零售服务营销板块的地位在逐步提升,谁有流量,谁就有转化,交易服务已经泛化。
报告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零售服务业整体规模仅6000亿元,2017年规模扩张近10倍至约6万亿元,14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其中营销服务1.6万亿、交易服务1.5万亿、物流服务1.3万亿、技术服务0.4万亿、支付服务0.2万亿,运营服务1万亿。零售服务业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从2003年的12%提高至17%,占比提高,但社会零售总额增长了近7倍,行业总体是受益的。
四、跨板块竞争导致格局演变
在当今的零售服务领域,跨界布局和竞争已经成为常态,板块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价值链可拆分重塑。原来专注在某一个赛道发家,发展起来之后一定会向其他的赛道渗透。原本清晰的电商、社交、娱乐、物流的行业界限正在瓦解,这是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交易平台变得泛化,这已经不是一个依靠数字货架就可以打遍天下的时代。
以社交起家的微信,拥有10亿用户,占据了消费者30%以上的上网时间。随着支付等公共服务的普及,社交平台从营销服务领域向交易服务领域扩展,社交平台本身已成为一个交易场所。2017年微商的交易规模达预计近5000亿;2017年微信小程序日活跃用户达到1.7亿,预计2020年将达到10亿,同时,已上线的小程序数量达58万,行业分布中百货购物占比达36%,用户在微信一个APP中就可以完成购物全部操作。
短视频平台原本只做营销服务,为交易平台提供流量,但是这种情况正在改变。短视频凭借内容正在成为巨大的流量入口,抖音为例,平均每日播放量超过10亿,2017年短视频使用时长渗透率同比增长率超过了311%,超过所有细分行业。抖音开启试水内容电商领域,2018年起继关联电商平台的卖货链接后,又上线自有店铺,提供营销和交易双重服务。
五、未来有三大趋势
未来三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技术革新赋能外源性增长,领域版图保持扩张。因为驱动的基础不一样,以前驱动的技术更多是工具技术,没有指数增长效应。而现在是算法技术。
第二个是新模式跟技术结合,让独角兽成长的时间越来越短。比如像华润万家达到一千亿的流量值的时候花29年,但是拼多多达到一千亿的时候用了两年。在充分融合的时候,独角兽成长越来越快。
第三个是跨国零售趋势明显,服务国际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国内零售商到国外,大量的国外零售商进入国内。比如说跨国的服务商也开始做线上,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8.8万亿元。
这与主题“智周万物,枝叶扶疏”契合,“智”是非常聪明利用数据,周是让天下获益。“枝叶扶疏”形容一棵大树枝叶非常地繁茂。未来一定是非常繁盛,而且是非常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