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宿迁“双引擎”助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宿迁“双引擎”助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宿迁“双引擎”助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来源: 宿迁网   作者:  2018-04-12 18:43:54

  “生态”作为生命线,“特色”作为竞争力,宿迁——“双引擎”助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宿迁网讯 (记者王晨魏欢庆)“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用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践成果推动江苏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4月8日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吹响了江苏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号角”。

  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和传统的农业大市,近年来,宿迁把“生态”作为生命线,把“特色”作为竞争力,以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先行先试,实干创新,全力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已然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一道道“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风景正渐次呈现。

  “我们镇的成功转型,可以说是宿迁把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命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体现。”说起宿城区耿车镇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该镇党委书记徐光良的言语中洋溢着兴奋与喜悦。

  宿城区耿车镇,曾因加工利用废旧塑料创造的“耿车模式”蜚声全国,但低端粗放的发展让耿车陷入“垃圾围城”困境,“水陆空”立体式污染。2016年初,宿迁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工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去污减塑,挥别了“耿车味”,修复了被污染的乡村。转型后的耿车发展家具电商、花卉苗木等绿色产业,成功转型为“全国淘宝镇”“省级生态镇”。

 

  一直以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宿迁最宝贵的城市资源、最大的后发优势,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然而,绿色发展不能仅靠“天生丽质”,更要靠后天努力。

  耿车镇的“浴火重生”就是宿迁致力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宿迁每年都确立实施一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项目,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自2016年初开始,宿迁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划定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重点抓好五大生态防护林带、五大生态走廊、五大湿地系统建设,重点加快100万亩生态湿地、100万亩生态经济林、100条生态河道、100个特色风情旅游景点、100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百姓满意度调查中,生态文明建设满意率和政府重视程度评价值均位列全省第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2017年5月份召开的苏北发展座谈会上,省委也对宿迁发展给予了打造“江苏生态大公园”的明确定位。

  为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宿迁立足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基础厚实的实际,按照规划先行、试点先行的要求,提出以生态经济示范镇为主抓手,加快推进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思路。从2017年年初开始,宿迁着手编制《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着力构建“1+3+3”城镇功能布局。其中第二个“3”,就是把全市所有乡镇划分为城市功能类、生态涵养类、田园综合体类“三大类”,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乡镇特色发展一定要围绕农业特色、产业特色多做文章,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发展实际,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泗阳县来安街道党工委书记彭铁军说,“特色就是竞争力,让特色产业‘旺’起来、发展起来,农村就有了希望。”

  来安街道东和平居委会家家种芦蒿,全居委会种植面积近万亩,成功摘掉了“县定经济滞后村”的穷帽子;宿豫区新庄镇朱瓦村集中精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把生态风景变成了致富“钱景”……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为特色发展主抓手,宿迁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科学规划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镇村,生态富民效应不断彰显。

  据统计,仅2017年全市就建成高效农业基地32个,带动全市新增生态高效农业面积26.63万亩,设施农业、设施渔业占比分别提升至17.9%、27.8%。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