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双创驱动打造内蒙古“中关村”

聚焦 | 双创驱动打造内蒙古“中关村”

2017年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等7个国家的15名海归博士参加了第五届内蒙古“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暨“呼包鄂”人才创新创业周活动,共话大数据、生物医药、环保节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大计。

创新创业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稀土高新区坚持“政府引领、社会主体、市场牵引、协同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双创”环境,完善“双创”政策,改善“双创”服务,形成了政府支持、社会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2017年6月,稀土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双创”示范基地。

作为“双创”的核心区,创业服务中心正凭借人才、科技等优势,全力打造内蒙古“中关村”。

中国包头牛羊肉产业大会运营企业——内蒙古哈木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从创立初期的席位制办公场地,“升舱”到如今360平方米的独立办公区,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品牌价值也升值到3.91亿元。

“公司自入驻创业服务中心以来,获得了房租优惠、人才补贴、创业辅导方面扶持,最近几年企业发展很快。”哈木格公司总经理叶飞感慨地说。

在高新区,“双创”已由最初的“破冰”成为主旋律。正是由于创业中心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持续改善“双创”环境,才使众多人有了梦想起飞的舞台。

近年来,创业中心先后出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起草《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孵化基地企业管理办法》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管理办法》,并将国家、自治区、包头市及高新区创新创业政策100多项汇编成册,为全区“双创“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潮。

为吸引更多人才和项目落户高新区,创业中心积极举办创业讲堂、投融资沙龙、项目路演等活动,打造“双创”品牌。“海外博士包头行”已连续举办多届,集聚了大批国内知名创业导师、企业精英及天使投资人,筛选了大批创新项目落地转化,成为自治区招才引智的品牌活动。

通过政策引领,创业中心已累计引导近2000个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带动社会就业3万余人次,吸引创投机构30多家。

时值隆冬,从创业中心孵化器里成长起来的企业内蒙古中天宏远再制造股份公司正在加紧厂房施工,确保产业化项目在今年5月顺利投产。近期,该公司又与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合作4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在创业中心,和中天宏远一样,经历种子期、成长期、发展期、成熟期的企业不胜枚举,这得益于创业中心精心打造的“全链条”孵育体系。

依托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全国创业示范基地、内蒙古留创园、内蒙古软件园、内蒙古大学科技园、内蒙古稀土专业孵化器、包头市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包头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等国家、自治区、市级孵化平台,搭建起14万平方米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建立起“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育体系,满足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需要。

不仅如此,创业中心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身“双创”,培育了创谷孵化基地、汇德工场、创业咖啡、金融超市等社会化孵化器、众创空间17家,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5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9家。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