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医院、甘孜州人民医院、石渠县人民医院医生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对包虫病患者进行会诊。新京报记者 许雯 摄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3份互联网医疗领域重磅文件。
文件首次廓清了互联网医疗的范畴,对涉及诊断、治疗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照使用人员和服务方式,分为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三类,实行分类管理,并划清政策“红线”。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暨中日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主任卢清君全程参与了前述文件的制定,据其透露,国家医保局正在制订互联网医疗的物价指导原则,远程医疗等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有望纳入医保。
案例
高原上的互联网医疗
在海拔4178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藏民扎西(化名)的肝脏正在被包虫蚕食。3年前,这位31岁的年轻人曾拒绝医生的手术建议,但愈发难忍的腹痛让他再次走进石渠县人民医院。
9月27日,扎西的病历通过远程医疗系统,显示在包虫病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王文涛面前。这是一次多方会诊,石渠县人民医院、甘孜州人民医院、华西医院的10余位医生透过屏幕,远程讨论着扎西的病情,他的电子病历、腹腔核磁影像同步显示在屏幕上。
“这是非常明确的晚期泡型包虫病人,肝内重要结构和周围比邻器官都被侵犯,可以看到,第一肝门的胆管、门静脉,全部被吃掉了,建议尽快安排手术。”会诊中,王文涛给出了治疗建议。
包虫病,这种人畜共患的慢性寄生虫病,正困扰着我国西部地区6600万农牧民。包虫病分囊型和泡型两种,其中泡型包虫病潜伏期长,患者不经治疗,10年病死率达94%,又被称为“虫癌”。
扎西所在的石渠县是包虫病重灾区。但当地医疗水平有限,如果到1000公里外的华西医院看病,要2天到康定,再转车去成都,不少晚期患者放弃了治疗。如今,借助远程医疗,患者不用离开当地就能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断甚至治疗。
9月28日,28岁的藏族姑娘德瓦吉在甘孜州人民医院又见到了王文涛。7个月前,王文涛在人民医院给患有晚期肝包虫病的德瓦吉做了自体肝移植手术。这次,王文涛从成都赶来,对德瓦吉和另外11位患者进行手术后的复查。
“恢复得很不错,继续吃阿苯达唑,可以从一天4片减到一天2片。”王文涛做出诊断,并叮嘱德瓦吉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不要喝生水、饭前洗手。
在四川,这样的远程医疗系统已经覆盖全部88个贫困县和1800家医疗机构。在全国,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亚辉介绍,已有22个省建立了省级远程医疗平台,覆盖1.3万家医疗机构、1800多个县,2017年远程医疗服务总例次超过6000万。
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