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就业意向新变化凸显大学生创业更趋理性

【毕业季】就业意向新变化凸显大学生创业更趋理性

日前发布的《2018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揭秘了95后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后去向的新动向之一是首选就业。报告调研结果显示,2018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仍然以就业为主,占比为79.89%,同比上升6.39%,和2017年的数据结果相比,选择创业人群占比降低1.32%。

  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出路,不外乎选择就业、国内继续深造、出国留学和创业等。相比往年,今年应届毕业生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比如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同比降低2.81%,这说明大学生求职的心态更加积极主动;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同比上升6.39%,这既反映出我国促就业效果良好,同时也反映出多数大学生更加务实和理性。

  无论应届毕业生如何选择去向,显然都有一定道理,既取决于宏观环境,也取决于家庭和个人情况。即便选择创业人群占比降低1.32%,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创业既可以在校期间就开始,也可以在毕业后立即进行,还可以在四五十岁以后选择创业。所以,创业没有必要急于一时,关键在于创业的条件是否成熟。虽说这几年在“双创”政策鼓励下,无论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还是毕业后立即创业,创业人数都有大幅提升,但盲目创业者依然不少。

  《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近5年来,大学生毕业即创业连续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0%,这说明应届毕业生创业热情很高。但有数据显示,即使在浙江等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而欧美国家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平均水平为20%,两相比较,差距不小。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应届毕业生创业意向的变化不是什么坏事。一者,部分大学生更为理性,不再盲目创业,而是先选择就业等,为今后创业打基础,待条件成熟时创业成功率自然会大大提高。二者,有利于高校反思创业教育。虽然现在创业教育作为很多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但创业教育是否科学合理——尤其是否与市场接轨,是否培养创新精神,还有待反思。三者,大学生及应届毕业生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虽然创业环境有所改善,但就大学生创业而言,仍有一些短板需要补齐。比如,去年一份关于大学生创业风险与权益保障的调研报告显示,72%的创业大学生认为维权成本太高、程序繁杂,68%的创业大学生在遇到风险时希望迅速获得司法保护。应届毕业生创业意向的变化,也在提醒有关方面,应根据创业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制定扶持政策。

  笔者认为,应届毕业生创业意向的变化应该是再出发的一种前奏。因为对比欧美国家大学生20%的创业成功率,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只有深刻反思导致大学生创业人群占比下降原因并“对因下药”,才能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进一步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在这方面,既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准帮扶,也要借鉴一些国家成熟的经验。进而言之,大学生就业出现的新动向,也是改变高校教育和创业环境的方向。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